热点新闻 /News
一年节省电费超1000万!中国燃气江阴海达橡塑储能电站助力年用电8000万度的产业龙头绿色转型
在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储能技术已成为破解企业用能痛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支撑。近日,由中国燃气旗下中燃能源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二期5MW/15MWh储能项目顺利投运,加之此前投运的一期15MW/30MWh项目,总容量达20MW/45MWh的储能系统正式形成规模效应,为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了“削峰填谷+节能降本+绿色增效”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燃气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合作实践再获重要突破。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深耕橡塑材料改性研发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建筑、汽车、航运等四大领域,下游客户涵盖上汽集团、中国一汽、广汽集团等知名企业。随着企业业务持续扩张,企业年总用电量达8000万KWh,对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燃气凭借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技术积累与项目经验,以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海达橡塑达成深度合作,分两期推进储能项目建设,精准匹配企业用能需求。两期储能项目均采用行业成熟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技术路径采用液冷系统,相比传统的风冷系统,转换效率提高5%,遵循“两充两放”运行策略,通过10kV高压接入方案接入企业变压器高压母线,依托智能能量管理平台实现精准调度。其中,一期项目于2024年9月底竣工并网,二期项目的成功投运,进一步挖掘了企业用能潜力,将为双方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回报,真正实现”绿色共赢“。此次双期储能项目的落地,为海达橡塑带来了多重核心价值。通过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的“削峰填谷”运行,有效规避了尖峰电价高成本,结合投资方与业主方的合理收益分享比例,显著降低了企业用电支出;储能系统具备的灵活调节能力,有效平抑了生产用电负荷波动,提升了电力供应稳定性,为制造业企业的精密生产工艺提供了可靠能源保障;同时,项目每年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和绿色标签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助力其在轨道交通、光伏等新兴领域的市场竞争中抢占绿色先机。中国燃气董事会主席刘明辉表示,江阴海达橡塑储能项目是公司深化工商业储能合作的典型范例,彰显了“技术适配需求、服务创造价值”的合作理念。项目的成功运营,不仅验证了中国燃气在储能系统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维管理全流程的专业能力,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合作模式。未来,中国...
[ 2025 - 11 - 11 ]
转发:智通财经——《衡山科学城“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成效显著 中国燃气成关键推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路径之一,正加速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实施。其中,由中国燃气(00384)旗下衡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衡阳中燃”)负责建设运营的衡山科学城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因其在“源网荷储”各环节的系统性布局与实际成效,成为区域级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典型范例。唯一配售电主体支撑区域能源体系建设根据公开资料,衡阳中燃是衡山科学城26.5平方公里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区域内唯一的配售电运营主体,依法享有该区域内的电力及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权。其职责涵盖增量配电网的投资、建设与运维,并延伸至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包括光伏、储能、充电设施、燃气分布式能源等多能互补系统的规划、施工与运营管理。衡阳中燃供区覆盖衡山科学城全境,现有110kV鸣雁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容量63MVA,配备110kV架空线路5.74公里,杆塔38基;10kV输电线路共9条,配电变压器总容量达99450kVA,包含公用台区变压器91台、专用台区69台,该电网结构为区域内多元负荷的安全稳定用电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当前,辖区内登记用户近8000户,涵盖大工业用户、一般工商业用户、农业用户以及居民用户,入驻企业近200家,全年供电量达4000多万千瓦时,反映出区域用电负荷的多样性与持续增长趋势,对配电网的调节能力和响应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鸣雁变110kV变电站配套建设的电网侧储能项目正式并网投运,标志着该项目在储能环节实现关键突破。该系统采用“两充两放”运行策略,设备综合效率约为90%,年循环次数超过600次,测算年节约电费可达330万元。该储能系统通过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的方式,有效实现电力“削峰填谷”,不仅缓解了电网调峰压力,也提升了局部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其具备参与电网调频、调压等辅助服务能力,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水平,推动了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项目实施带来多维积极成效从系统运行角度看,“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区域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等间歇性电源的接纳能力。通过本地化调节负荷与储能协同响应,降低了因新能源接入引发的电压波动与过载风险,提高了配电网承载力。在经济性方面,通过优化能源调度策略,实现了用电负荷的均衡化管理,规避了高峰电价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整体用电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能源安全层面,该模...
[ 2025 - 11 - 11 ]
中国燃气携手东阳光化成箔50MW/100MWh储能项目落地 共拓制造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国家 “双碳” 战略深入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储能技术已成为破解企业用能痛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支撑。近日,由中国燃气投资建设的东阳光化成箔50MW/100MWh 储能项目一期(25MW/50MWh),在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顺利投运。这一合作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燃气在用户侧储能领域的实践再获突破,更彰显了双方精准对接需求、协同赋能绿色制造的共赢价值。技术精准适配:定制化方案破解企业用能难题作为电子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东阳光化成箔对生产用能的稳定性、高效性有着高要求。此次合作中,中国燃气基于企业生产特性,量身打造储能解决方案——项目采用行业成熟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以“高效、安全、智能”为核心配置标准:搭载10台5MWh直流电池舱与6台升压舱,通过10kV电压等级实现并网;直流舱选用磷酸铁锂电池并搭配液冷板空调系统,确保电池在生产用能高峰时段的运行稳定性;升压舱内集成组串式PCS(储能变流器),可实现电池簇级精细化管理,灵活匹配企业不同生产环节的能源调度需求。安全保障层面,双方共同规划构建“三级消防+独立防护”立体体系:直流舱内从PACK级、簇级到舱级逐层设置消防措施,场站内单独配套消防水池,全方位规避生产场景下的储能运行风险。这种“技术适配需求”的合作模式,让储能系统与东阳光化成箔的生产节奏深度契合,为企业用能优化筑牢基础。价值共创共享:合作成果实现双向赋能项目投运后,以“削峰填谷”为核心应用场景,为东阳光化成箔带来多重实际效益:在需量控制下,通过“峰谷套利”模式存储低价谷电、在生产用电高峰时段使用,有效降低企业电费支出;同时可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提供辅助服务获取额外收益,更能作为备用电源应对突发停电或电压波动,保障生产连续性,助力企业构建 “降本+稳产+增效” 的用能新体系。对中国燃气而言,此次合作是用户侧储能解决方案“从技术到落地”的成功验证。依托东阳光化成箔的实际生产场景,中国燃气进一步优化了产品与服务的适配性,尤其是在电池管理、能源调度、安全防护等环节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后续服务更多制造业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双方的合作不仅解决了单一企业的用能问题,更形成了 “技术输出+场景验证” 的良性互动,为制造业储能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未来协同展望:共推绿色制造升级此次储能项目的落地,是中国燃气与东阳光化成箔在绿色发展领域的首次深度合作,也为双方后续协...
[ 2025 - 11 - 04 ]